夏邑县太平西村长寿秘籍 心态好生态更好
核心提示|豫东古城夏邑县城东8公里处,一个常遭洪灾、战乱的古村落,被人们寓意“太平”的美好愿望而命名。2015年12月14日,大河报记者来到这里,却是因为它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一、河南省唯一入选的现代新村。
变化|村民住进灰瓦白墙的新楼房
12月14日,记者来到太平西村。一条宽阔的柏油路,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楼房,像一幅精致灵动的水彩图画。
58岁的村民杨子金跷着二郎腿,躺在门前一张竹躺椅上,悠闲地晒着暖儿。自从老村子搬到新社区,杨子金可算舒了一口气,用他的话说,在老村子住时,大部分路是土路,每逢下雨,全成了“水泥路”。2012年,村里土地集中流转,在村西边盖起了小洋楼,他便搬进了社区楼房。“社区干净、环境也好,平时也不种地了。”杨子金说。
太平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大正介绍说,2008年,太平西村启动新村建设住房项目。如今,新村建设已基本完工,共提供新住房2650套,随着周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渐完备,全村958户3701人,已入住400余户。
追源|祖辈为避洪灾、战乱起名“太平”
12月14日恰逢冬月初四,是太平镇集会的日子,而这个现代新村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太平西村系太平镇政府驻地,按照传统,每逢农历一、四、七,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到村里来赶集,这一传统已传承了约400年。
据太平镇的史料记载,太平镇地处历史上著名的黄泛区,百姓常年遭受黄河泛滥之灾。明朝万历年间,大柳李氏从山西平阳府一带迁往此地。随着李氏家族的兴盛,该处逐渐形成了古集镇,并约定农历逢一、四、七定期在此集会。当地人为求避免洪水泛滥、战乱之祸,寓意“太平”之愿来为集镇命名。而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现象|村民心胸豁达,生态环境良好
98岁高龄的闫素峥,推着一辆四轮小推车,在楼下悠然自得地遛弯儿。虽然她已是6个重孙的太奶奶,但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据统计,夏邑县一共120万人,像闫素峥这样80岁以上的老人有2.8万人,而100岁以上老人120人,故被评为全国十大长寿乡之一。其中,太平镇的百岁老人便达12位,3位在太平西村。马高氏是太平西村的一位老寿星,她虽已103岁,但头脑清晰,身体很硬朗。
太平人为何如此长寿?其实,除了太平人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的良好心态之外,长寿秘籍更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密切相关。2007年,中科院的一批专家为了解开当地人长寿之谜,派出7名资深专家,来到夏邑县一带检测空气,带走33包土与99个水样,该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化验发现,该区域空气和水的质量非常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100;水中硒、锶等微量元素高。
发展|80%土地被流转,发展生态农业
古村落已不复存在,太平西村该如何发展?张大正介绍,2008年,村里开始推行土地流转,一些村民承包土地后,开始种植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目前,全村80%土地都已流转,建成了6家生态农业基地。
当天,记者来到该村太平果蔬生态园。刚一进园,一大片钢架结构的大棚映入眼帘。老板罗贵媛介绍,2008年开始,他们先后承包村里土地450亩,开始建大棚,种果树和蔬菜,“这个大棚里种的是西瓜和甜瓜,甜瓜是羊角酥品种。”罗贵媛又指着另一个大棚说,那边的塑料大棚种着香椿苗。
在生态园另一侧,有一大片杏树林,树下散养着一大群白鹅,白鹅一见到人,便成群结队向果林深处跑去。除了鹅,园子里还养了2000只柴鸡。平时,这些小家伙全放养在果林下,除了吃虫与落叶,饲养人员还给它们喂一些玉米糁、豆饼、贝壳粉、蔬菜等,“它们吃的全是天然食品,每天活动量很大,肉质很鲜美;另外,它们的粪便也可以直接给果树用作肥料。”罗贵媛说,生态园里还种有大量桃、梨、柿、苹果、葡萄等果树,由于果园系纯天然的生态农业,果子成熟后,附近不少市民上门来园子里采摘。到了水果上市旺季,水果还将远销到永城、商丘以及安徽等地。
未来|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的乡村
虽然园子里的水果生意一直不错,但罗贵媛并没满足现状,而是又将目光瞄向了“互联网+”。这些天,她尝试着在网上开了个店。“我通过淘宝、微信,刚做成两单生意。”罗贵媛说,除了“卖水果”,她和丈夫还正筹划着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未来还要再建一批娱乐设施。
其实,罗贵媛的愿景也是太平镇党委书记班春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班春丽说,目前,《太平镇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已编制完成,正上报相关部门审批。按照规划,太平镇依托太平大道与虬龙沟河水,着力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和庄园经济,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未来15年,要将太平镇打造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等于一体的美丽休闲乡村。
在新社区中央,有一个2层的文化服务中心,一楼是农民大讲堂、文化活动室,二楼设立了太平文化博物馆。
对于生态农业,班春丽说,若生态产业园形成一定规模,还将进一步发展生态经济,开发沼气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