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人,商丘为何寿星多?研究发现7大原因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12-06 00:11
今秋,河南省商丘市要为高龄老人发放津贴,让公安、民政部门认真统计,发现全市现有百岁以上老人641位,占常住人口732万的8.8/10万,超过了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7.5/10万,下辖的10个县(市)区中,约有一半获授长寿之乡称号。
究其原因,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等单位组成的长寿课题组研究发现7大原因。

中原长寿带环境优良
 
 
长寿区域就像产业集群、城市集聚一样,呈带状分布。中原长寿带里的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有黄河、淮河冲击而成,伴有剥蚀残丘。水土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科学家对河南省夏邑、宁陵等县多个乡的土壤进行了1000多样点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地区每千克土壤中,碘、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达3.3毫克、57.3毫克、0.47毫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生物具有多样性。好水出好酒。历史上,商丘9县(市)区几乎都产名酒,如张弓、林河、睢酒等。但商丘人忠厚,产酒不嗜酒,多用于待客。
商丘恰好处在北纬33°43'-34°52'之间,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许多元典文化全起源于这一纬度,被人类学家称之为地球的脐带,其微量元素矿、磁场、电场、重力场对人与环境都有影响。
商丘处于温暖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平均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700~800毫米。平均空气质量良好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商丘注重环保,2018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51%,全市8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商丘历来以农林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田青树秀、水绕村庄,晴朗天气多。人们户外活动多,吸收新鲜空气多,日光沐浴时间长。
平原民居多择开阔地建造,以独院为多,通风透光好,活动空间大,自然温度适中,村民较少使用暖气或空调
 
长寿文化源源流长
 
 
6000年前,燧人氏在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史称华夏文明之火,让人类告别茹毛钦血生活,商丘人善于用火,多吃熟食,较少吃生冷食品。
5000年前,葛天氏在这里发明歌舞,用于强身健体。
3500年前,伊尹在这里发现了药食同源,所以伊尹即是厨师鼻祖,也是制药鼻祖。商丘籍养生学者刘正良主编的《这样饮食更健康》专著,被养生界喻为“食疗小百科”。许多商丘人认为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工疗,享受工作,奉献社会就是养生,重视中医,重视物理疗法。
 
孝文化光照千古
 
 
睢县宋襄公望母台、芒砀山汉文化景区、汉梁文化公园、木兰祠等景区气势恢宏,影响深远。其中梁孝王和皇后墓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室王陵,是国家5A级景区。这些景区一直是商丘人的骄傲。
宋襄公因孝顺母亲留下了千古名篇《诗经·卫风·河广》。
刘武因孝顺母亲谥号为梁孝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胜利后不慕名利,返乡侍候双亲。现存景区让这些历史往事更加鲜活具像,激励着一代代商丘人,孝为立身之本。认为“家有一老,胜过三宝”,“老人金口,越吃越有”, 好媳妇,好公婆层出不穷。政府顺势
而为大搞激励措施,尊老爱老敬老已蔚然成风。
 
心态良好、生活规律
 
 
商丘人乐观开朗,性格随和有历史传承。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吕坤的家乡都在这里。这里人笃信“仁者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看淡名利。生活饮食奉行,大道至简,大味至淡。
商丘是七朝古都,乡绅乡贤有告老返乡、回归田原传统。闻名中外的《睢阳五老图》现存于美国三大博物馆,反映了高官带头养生的传统。
商丘人千百年来,一直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太阳同步的习惯。生活规律,很早就有生物钟的理念,睡眠质量较好。
 
邻里和睦、动乐适度
 
 
商丘,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亲情融和的团队。相互之间宅地相连,房檐相接,大家共同信奉:“远亲亲不过近邻,近邻亲不过邻门”。大人小孩间相互串门来往自如,邻居们欢聚一起时无话不谈。
平日里大家喜欢热闹。困难时一家有难百家帮。邻居间偶有纠纷,其他人会不请而至,劝东家说西家,讲亲情,摆道理。
居民,经常劳作于田,奔波于市。喜欢漫步田园,融入自然。农民的娱乐简单活泼。在乡村的小路上,在绿海如毯的田地里,在一处处看似简陋的村舍里,随时可听到吟唱声。
 
饮食合理
 
 
独特的自然条件,让物产丰富,南方、北方植物,均有种植。居民的饮食便形成了“杂、软、稀、淡、辣、好”的特点。
“杂”就是五谷杂粮 、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等什么都吃,交替食用。以蒸、煮、炒为主。
“软”就是软质食物居主流,如面条、面叶、水烙馍等,口感好、易咀嚼、易消化、易吸收。
“稀”就是餐餐必有汤食,往往是早起杂粮汤,中午面条汤,蔬菜汤,晚饭小米粥等等。
“淡”就是饮食以素为主。在接受调查的90岁以上老人中,饮食偏素者占89.3%。
“辣”就是饮食口味偏辣。许多人吃饭时喜欢佐以辣椒、大蒜、大葱、鲜姜等辣味品。
“好”就是生活习惯好。在被调查的90岁以上老人中,吃饭定时定量,不吃太饱,戒烟限酒。
 
保障有力
 
 
商丘党委、政府重视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老年保障等工作。平均基本养老制度覆盖率在99%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在99.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老年补贴。
长寿互相影响,呈良性循环。父母长寿使孩子基因好、信心大,坚信自己长寿。商丘人长寿信念已入脑人心。长寿课题组研究员曾问一老人预期寿命,老人自豪地说:“我们是长寿之乡,长寿百岁不稀罕”。
 
商丘为何寿星多,刘正良用“十字养生法”总结了商丘人长寿原因:一颗善心,二所清静,三餐有节,四时不懒,午(五)憩子眠,六欲不纵,妻(七)贤家和,八面交往,酒(九)少烟绝,十分规律。
长寿区域就像产业集群、城市集聚一样,呈带状分布。中原长寿带里的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有黄河、淮河冲击而成,伴有剥蚀残丘。水土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科学家对河南省夏邑、宁陵等县多个乡的土壤进行了1000多样点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地区每千克土壤中,碘、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达3.3毫克、57.3毫克、0.47毫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生物具有多样性。好水出好酒。历史上,商丘9县(市)区几乎都产名酒,如张弓、林河、睢酒等。但商丘人忠厚,产酒不嗜酒,多用于待客。
商丘恰好处在北纬33°43'-34°52'之间,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许多元典文化全起源于这一纬度,被人类学家称之为地球的脐带,其微量元素矿、磁场、电场、重力场对人与环境都有影响。
商丘处于温暖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平均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700~800毫米。平均空气质量良好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商丘注重环保,2018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51%,全市8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商丘历来以农林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田青树秀、水绕村庄,晴朗天气多。人们户外活动多,吸收新鲜空气多,日光沐浴时间长。
平原民居多择开阔地建造,以独院为多,通风透光好,活动空间大,自然温度适中,村民较少使用暖气或空调
 
长寿文化源源流长
 
 
6000年前,燧人氏在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史称华夏文明之火,让人类告别茹毛钦血生活,商丘人善于用火,多吃熟食,较少吃生冷食品。
5000年前,葛天氏在这里发明歌舞,用于强身健体。
3500年前,伊尹在这里发现了药食同源,所以伊尹即是厨师鼻祖,也是制药鼻祖。商丘籍养生学者刘正良主编的《这样饮食更健康》专著,被养生界喻为“食疗小百科”。许多商丘人认为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工疗,享受工作,奉献社会就是养生,重视中医,重视物理疗法。
 
孝文化光照千古
 
 
睢县宋襄公望母台、芒砀山汉文化景区、汉梁文化公园、木兰祠等景区气势恢宏,影响深远。其中梁孝王和皇后墓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室王陵,是国家5A级景区。这些景区一直是商丘人的骄傲。
宋襄公因孝顺母亲留下了千古名篇《诗经·卫风·河广》。
刘武因孝顺母亲谥号为梁孝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胜利后不慕名利,返乡侍候双亲。现存景区让这些历史往事更加鲜活具像,激励着一代代商丘人,孝为立身之本。认为“家有一老,胜过三宝”,“老人金口,越吃越有”, 好媳妇,好公婆层出不穷。政府顺势
而为大搞激励措施,尊老爱老敬老已蔚然成风。
 
心态良好、生活规律
 
 
商丘人乐观开朗,性格随和有历史传承。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吕坤的家乡都在这里。这里人笃信“仁者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看淡名利。生活饮食奉行,大道至简,大味至淡。
商丘是七朝古都,乡绅乡贤有告老返乡、回归田原传统。闻名中外的《睢阳五老图》现存于美国三大博物馆,反映了高官带头养生的传统。
商丘人千百年来,一直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太阳同步的习惯。生活规律,很早就有生物钟的理念,睡眠质量较好。
 
邻里和睦、动乐适度
 
 
商丘,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亲情融和的团队。相互之间宅地相连,房檐相接,大家共同信奉:“远亲亲不过近邻,近邻亲不过邻门”。大人小孩间相互串门来往自如,邻居们欢聚一起时无话不谈。
平日里大家喜欢热闹。困难时一家有难百家帮。邻居间偶有纠纷,其他人会不请而至,劝东家说西家,讲亲情,摆道理。
居民,经常劳作于田,奔波于市。喜欢漫步田园,融入自然。农民的娱乐简单活泼。在乡村的小路上,在绿海如毯的田地里,在一处处看似简陋的村舍里,随时可听到吟唱声。
 
饮食合理
 
 
独特的自然条件,让物产丰富,南方、北方植物,均有种植。居民的饮食便形成了“杂、软、稀、淡、辣、好”的特点。
“杂”就是五谷杂粮 、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等什么都吃,交替食用。以蒸、煮、炒为主。
“软”就是软质食物居主流,如面条、面叶、水烙馍等,口感好、易咀嚼、易消化、易吸收。
“稀”就是餐餐必有汤食,往往是早起杂粮汤,中午面条汤,蔬菜汤,晚饭小米粥等等。
“淡”就是饮食以素为主。在接受调查的90岁以上老人中,饮食偏素者占89.3%。
“辣”就是饮食口味偏辣。许多人吃饭时喜欢佐以辣椒、大蒜、大葱、鲜姜等辣味品。
“好”就是生活习惯好。在被调查的90岁以上老人中,吃饭定时定量,不吃太饱,戒烟限酒。
 
保障有力
 
 
商丘党委、政府重视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老年保障等工作。平均基本养老制度覆盖率在99%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在99.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老年补贴。
长寿互相影响,呈良性循环。父母长寿使孩子基因好、信心大,坚信自己长寿。商丘人长寿信念已入脑人心。长寿课题组研究员曾问一老人预期寿命,老人自豪地说:“我们是长寿之乡,长寿百岁不稀罕”。
 
商丘为何寿星多,刘正良用“十字养生法”总结了商丘人长寿原因:一颗善心,二所清静,三餐有节,四时不懒,午(五)憩子眠,六欲不纵,妻(七)贤家和,八面交往,酒(九)少烟绝,十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