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火店:灯笼点亮产业路
近日,记者走进商丘市夏邑县火店乡邵庄,循着机器发出的轻轻的嗒嗒嗒声音走进了路边赵玉芝家的院子。随后跟进来的火店乡人大常委会主席周永伟介绍说:“各家各户已经形成了生产灯笼不同物件的专业化分工。”
有着“工艺品之乡”名声的火店,做灯笼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据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供过货。如今这个52000人口的豫东平原农业乡,形成了以火店、李店、邵庄等12个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乡镇的宫灯、旗穗、花边、排须等特色产业集中地。
走了一家又一家,人见人打招呼,赵清华带着记者就像进自家门一样熟。他的身份颇具火店“特色”:乡企业办主任兼文化站站长。或红或黄的旗穂、花边,将一个又一个农家院子点缀得鲜亮耀目,织机、纺机等各类机器发出的轻快的声响,与院子外、道路旁一望无际的玉米,构成了青纱帐里好致富的景象。
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收集各家各户送来的货物,这是王德军的物流站开往浙江义乌的三辆货车之一。他说:“一车拉30吨,一天发一趟。”除了邮政、火车物流外,像王德军这样的物流站,火店还有三家。
李店的邵雪霞夫妇带着两岁的儿子开着电瓶车,拉了二十件货送到了王德军的车旁。她说:“这货十七八个小时就到义乌了,我叔叔李金亭在那边负责接货、销售,我们只管在家生产就行了。”
“她家还放活呢”!见邵雪霞不愿多透露,赵清华“揭发”道。原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农忙间隙、家里有空闲时,在家里给生产销售大户来料加工,或多或少增加了收入。像邵雪霞这样“放活”的人家其实就成了小老板。
班集村24岁的班先锋还一脸孩子气,已经当了4年的小老板。几年前他在广州打工时学会了做中国结,带着这门技术回村后,先是自己干,接着大哥、二哥也被他带动了,目前村里村外已有百余户由他提供技术、原料加工中国结。
从乡长做到党委书记,已经在火店乡工作了7年的吴振兴,目前最上心的是如何增花色、上档次、扩市场、树品牌,让火店的工艺品产业上个新台阶。房子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屋内新粉的墙皮又脱落,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吴振兴介绍起已经迈出的步子:产品展示大厅已经选址,乡工艺品协会正在筹备中,“前店后厂”式的乡工艺品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三通。
让吴振兴欣慰的是,这些工程建设,由于火店乡近几年财政状况的改善,不需要全乡的工艺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出一分钱。
本报记者 崔志坚
“能帮我们联系外贸吗?”见记者在院子里两手撵着、捋着黄灿灿的灯笼排须,正在里屋操作织机的赵玉芝冲出房门问道,她误把记者当成了客商。
近日,记者走进商丘市夏邑县火店乡邵庄,循着机器发出的轻轻的嗒嗒嗒声音走进了路边赵玉芝家的院子。随后跟进来的火店乡人大常委会主席周永伟介绍说:“各家各户已经形成了生产灯笼不同物件的专业化分工。”
有着“工艺品之乡”名声的火店,做灯笼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据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供过货。如今这个52000人口的豫东平原农业乡,形成了以火店、李店、邵庄等12个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乡镇的宫灯、旗穗、花边、排须等特色产业集中地。
走了一家又一家,人见人打招呼,赵清华带着记者就像进自家门一样熟。他的身份颇具火店“特色”:乡企业办主任兼文化站站长。或红或黄的旗穂、花边,将一个又一个农家院子点缀得鲜亮耀目,织机、纺机等各类机器发出的轻快的声响,与院子外、道路旁一望无际的玉米,构成了青纱帐里好致富的景象。
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收集各家各户送来的货物,这是王德军的物流站开往浙江义乌的三辆货车之一。他说:“一车拉30吨,一天发一趟。”除了邮政、火车物流外,像王德军这样的物流站,火店还有三家。
李店的邵雪霞夫妇带着两岁的儿子开着电瓶车,拉了二十件货送到了王德军的车旁。她说:“这货十七八个小时就到义乌了,我叔叔李金亭在那边负责接货、销售,我们只管在家生产就行了。”
“她家还放活呢”!见邵雪霞不愿多透露,赵清华“揭发”道。原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农忙间隙、家里有空闲时,在家里给生产销售大户来料加工,或多或少增加了收入。像邵雪霞这样“放活”的人家其实就成了小老板。
班集村24岁的班先锋还一脸孩子气,已经当了4年的小老板。几年前他在广州打工时学会了做中国结,带着这门技术回村后,先是自己干,接着大哥、二哥也被他带动了,目前村里村外已有百余户由他提供技术、原料加工中国结。
从乡长做到党委书记,已经在火店乡工作了7年的吴振兴,目前最上心的是如何增花色、上档次、扩市场、树品牌,让火店的工艺品产业上个新台阶。房子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屋内新粉的墙皮又脱落,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吴振兴介绍起已经迈出的步子:产品展示大厅已经选址,乡工艺品协会正在筹备中,“前店后厂”式的乡工艺品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三通。
让吴振兴欣慰的是,这些工程建设,由于火店乡近几年财政状况的改善,不需要全乡的工艺品生产企业和个人出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