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蒲菜

鲫鱼蒲菜

拥有3000亩水面的天龙湖,盛产鲫鱼、蒲菜,与黄花菜并称三绝,鲫鱼蒲菜是明、清两代皇宫贡品,历史上久负盛名。 夏邑古城河所产鲫鱼,虽同出一湖,但四湾鲫鱼却颜色各不相同。东北湾鲫鱼背部金黄,西北湾鲫鱼为黑青色,东
详情介绍
拥有3000亩水面的天龙湖,盛产鲫鱼、蒲菜,与黄花菜并称三绝,鲫鱼蒲菜是明、清两代皇宫贡品,历史上久负盛名。
夏邑古城河所产鲫鱼,虽同出一湖,但四湾鲫鱼却颜色各不相同。东北湾鲫鱼背部金黄,西北湾鲫鱼为黑青色,东南湾鲫鱼为乳白色,而南湾鲫鱼为淡青色。鲫鱼蒲菜制作所用鲫鱼为西北湾鲫鱼,背呈黑青色,腹部雪白,身扁圆,纺锤形,成鱼也不过半斤左右,不去腮也不牙糁,烹饪后,肥而不腻,荤而不腥,肉嫩味美,风味独特。蒲菜在嘉靖年间开始食用,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此菜生长在外城湖黑色稀泥中,稀泥越深,菜的根茎越多越好。生育期较长,不耐低温,生育期间应保持一米以上水深,要求松软层3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均可,每年四至八月采摘,五至六月采摘为最佳。其方法是:刈蒲于根部,剥弃外部较老叶鞘,取下部白嫩叶心,即为蒲菜。蒲菜色泽呈乳白色,每根两、三尺长,象大拇指一样粗。质地柔嫩,高贵典雅,生熟兼用,生而不麻,脆而无丝,制成菜肴清香可口,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与芦笋齐名,蒲菜可单独烧制,也可与肉、鱼、蛋拼合烧制。
鲫鱼蒲菜早在明清即为皇宫贡品,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风味的鲫鱼蒲菜,在夏邑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豫东饮食的代表之一,是豫东地区古老饮食的遗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蒲菜为香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一种,其叶鞘抱合而成的假茎可食,具有清凉解毒、凉血、利水和消肿的功效,适合一般人在夏季闷烦时食用。还可辅助治疗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所以鲫鱼蒲菜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制作鲫鱼蒲菜需要选取夏邑城湖“八块水”之西北湖野生的优质鲜活黑脊鲫鱼和春夏之交的野生蒲菜为原料,加以糖盐、天然香辛料等配制而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高蛋白、低脂肪,肥而不腻,荤而不腥,色鲜味美,风味独特,是本县久负盛名的一大名菜。每逢夏秋季节,县内各餐馆均把鲫鱼蒲菜作为夏邑地方名菜招揽食客,好客的夏邑人也常把鲫鱼蒲菜为领头菜来宴请嘉宾。常食此鱼有利于补钙健脑,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鲫鱼蒲菜制作技艺流程为:1、将鲫鱼除去鱼鳞、腮和内脏,在鱼的两面分别划上刀花,用葱、姜、料酒、盐、生抽、胡椒粉腌制10分钟。2、除去葱姜,把腌制好的鲫鱼拍匀面粉后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备用。3、锅中放少许油,将八角、花椒、葱、姜炒香后加少许高汤、酱油、盐和糖,放入炸好的鲫鱼和蒲菜段,烧制15分钟后再配少许辣椒即可出锅。
天龙湖经过数次改造后,原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鱼类养殖业的发展繁荣使鲫鱼和蒲菜的生长环境受到影响,产量锐减。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外来餐饮的侵入,使得传统的鲫鱼蒲菜制作逐渐消失,其发展和传承举步维艰,濒危凸现,令人担忧,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2010年5月,鲫鱼蒲菜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夏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