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表演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0-09 21:22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夏邑县志》记载,夏邑剪纸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盛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后来夏邑农村嫁女、娶妻、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剪彩纸,贴于室内显著位置,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胡明的民间剪纸具有根深的历史渊源和家庭背景,其外祖父唐紫电是上海美专第一届毕业生,师从刘海粟、丰子恺等,在西洋画、国画,特别是剪纸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造诣,是当时我国艺术界知名人士。其母亲唐耐成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在民间剪纸艺术上具有很深的造诣。胡明从小深受外祖父和母亲的熏陶,她耳闻目睹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继承母亲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融和现代生活,巧妙构思,抽象拟人、夸张的将万物的千姿百态、神韵气魄、大自然之美融入对作品的情感之中,别出心裁的用童话般的图案展现其作品。胡明的剪纸保留着中国民间最传统、最原生态的技巧,她的艺术气质和风格是中原地区民俗剪纸艺术的代表,胡明本人也被当地群众誉为神剪“一剪成”,
胡明的民间剪纸下剪刀之前不需在纸张上作任何构图与标记,完全凭借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领悟,在心中勾勒出作品的完整形象,然后凭着经验和灵性,一剪子下来把美呈现在画面上,这保留了民间传统的原生态剪纸技法,是原生态的剪法。阴花阳花单独成画,所谓阳花就是剪出来的刻意保留的部分为阳花。所谓阴花就是剪掉的多余的部分为阴花。胡明剪纸刻意保留的部分即阳花是一副完整的画面,而剪掉的多余的部分即阴花也是一副完整的画面,且二者相互吻合,相互连接,这是胡明剪纸最大特征,也一般剪纸艺人难以做到的。
胡明剪纸作品内容丰富,类别广泛,主要包括喜花,如《双喜图》、《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喜鹊闹梅》等。鞋花,如《儿童老虎头》、《花》、《鸟》、《鱼》、《虫》等。窗花,如《石榴图》、《松鼠吃葡萄》、《连年有余》等。肚兜花,如《五毒》、《福禄长寿图》等。胡明剪纸的风格健康、质朴,是黄河流域特别是豫东地区民间剪纸风格的杰出代表,反映了中原人民朴实的民俗审美观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祈求全家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百年好合,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
为做好《民间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胡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先后多次应邀参加了国内外一些剪纸赛事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在商丘市市政府举办的“文化温州行”活动中荣获金奖;2007年1月在河南省民协举办的“红红火火中国年”民俗类展演中荣获金奖;2007年11月参加了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协组织的中国民间艺人赴日交流活动;2008年在河南省文化厅举办的”炎黄文化周”活动中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精品金奖;2010年被河南省文艺家协会、河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授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1年参加了中国民协、中国文联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荣获金奖。此外,胡明还到一些中小学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把民间剪纸的有关知识向青少年进行传授。为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胡明开办了多期民间剪纸培训班,免费向剪纸爱好者及青少年传授剪纸技法,讲述剪纸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剪纸这一民间绝活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剪纸的发展在当前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境地。在民间剪纸赖以存在的广大农村,人们纷纷从昔日的房舍或木格纸窗的生活环境里走出来,房子修好了,但剪纸却慢慢地在人们主观和客观条件上大大失去了往日的特殊功能。它原有的生存空间在日渐萎缩,而新的空间又尚未形成。由于历史原因,民间剪纸的题材缺乏更多的新内容,民间剪纸老艺人纷纷相继去世,而年轻一代民间剪纸队伍又未能形成,出现了青黄不接状况。
胡明的民间剪纸具有根深的历史渊源和家庭背景,其外祖父唐紫电是上海美专第一届毕业生,师从刘海粟、丰子恺等,在西洋画、国画,特别是剪纸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造诣,是当时我国艺术界知名人士。其母亲唐耐成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在民间剪纸艺术上具有很深的造诣。胡明从小深受外祖父和母亲的熏陶,她耳闻目睹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继承母亲剪纸技艺的基础上,融和现代生活,巧妙构思,抽象拟人、夸张的将万物的千姿百态、神韵气魄、大自然之美融入对作品的情感之中,别出心裁的用童话般的图案展现其作品。胡明的剪纸保留着中国民间最传统、最原生态的技巧,她的艺术气质和风格是中原地区民俗剪纸艺术的代表,胡明本人也被当地群众誉为神剪“一剪成”,
胡明的民间剪纸下剪刀之前不需在纸张上作任何构图与标记,完全凭借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领悟,在心中勾勒出作品的完整形象,然后凭着经验和灵性,一剪子下来把美呈现在画面上,这保留了民间传统的原生态剪纸技法,是原生态的剪法。阴花阳花单独成画,所谓阳花就是剪出来的刻意保留的部分为阳花。所谓阴花就是剪掉的多余的部分为阴花。胡明剪纸刻意保留的部分即阳花是一副完整的画面,而剪掉的多余的部分即阴花也是一副完整的画面,且二者相互吻合,相互连接,这是胡明剪纸最大特征,也一般剪纸艺人难以做到的。
胡明剪纸作品内容丰富,类别广泛,主要包括喜花,如《双喜图》、《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喜鹊闹梅》等。鞋花,如《儿童老虎头》、《花》、《鸟》、《鱼》、《虫》等。窗花,如《石榴图》、《松鼠吃葡萄》、《连年有余》等。肚兜花,如《五毒》、《福禄长寿图》等。胡明剪纸的风格健康、质朴,是黄河流域特别是豫东地区民间剪纸风格的杰出代表,反映了中原人民朴实的民俗审美观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祈求全家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百年好合,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
为做好《民间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胡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先后多次应邀参加了国内外一些剪纸赛事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在商丘市市政府举办的“文化温州行”活动中荣获金奖;2007年1月在河南省民协举办的“红红火火中国年”民俗类展演中荣获金奖;2007年11月参加了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协组织的中国民间艺人赴日交流活动;2008年在河南省文化厅举办的”炎黄文化周”活动中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精品金奖;2010年被河南省文艺家协会、河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授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1年参加了中国民协、中国文联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荣获金奖。此外,胡明还到一些中小学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把民间剪纸的有关知识向青少年进行传授。为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胡明开办了多期民间剪纸培训班,免费向剪纸爱好者及青少年传授剪纸技法,讲述剪纸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剪纸这一民间绝活得以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剪纸的发展在当前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境地。在民间剪纸赖以存在的广大农村,人们纷纷从昔日的房舍或木格纸窗的生活环境里走出来,房子修好了,但剪纸却慢慢地在人们主观和客观条件上大大失去了往日的特殊功能。它原有的生存空间在日渐萎缩,而新的空间又尚未形成。由于历史原因,民间剪纸的题材缺乏更多的新内容,民间剪纸老艺人纷纷相继去世,而年轻一代民间剪纸队伍又未能形成,出现了青黄不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