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传说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0-09 21:46
孔子祖籍和孔姓起源的传说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讲述了孔子祖先的历史故事以及孔姓的起源,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孔子生于山东曲阜,祖籍在河南夏邑。孔子是殷商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封殷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商人的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公国。微子启死后,按照殷人的“兄终弟及”制,传位于其弟微仲衍,即孔子的先祖。微仲死,按“父死子继”制,传位于宋公稽继位,此后三传至宋闵公共,共死后,传位于弟炀公熙,共之次子鲋祀不满,弑其叔父炀公熙,欲立长兄弗父何,弗父何坚辞不受,鲋祀自立,是为宋厉公,而弗父何一支降为卿大夫之家,封采邑于栗(今河南夏邑县),这就是孔予的第十世祖先。
清康熙《夏邑县志·序》记载:“夏邑,古宋地,孔子先世实居于斯。孔子也曾谓:“丘也,殷人也,”说自己是殷人的后裔。采邑可以由子孙世袭,据史志和碑刻记载:“至圣先世宋人,夏邑古宋地,孔子采邑在焉,食采于斯,亦卜兆于斯。”弗父何世世代代为宋卿,在采邑经营产业。孔子的七世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字问家正考父,曾辅佐宋国三公:戴公、武公、宣公,他不仅以学问见长,且以谦虚谨慎、生活简朴著称,功劳越大愈是循墙而走,以粥果腹,曾校订《诗·商颂》十二篇,后人以圣人称之。正考父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宋国多次立下战功,因其妻“美而艳”而遭宋华父督杀害:其子木金父被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为避宋难而奔鲁,从弗父何到孔父嘉“已臻五世”,即出了五服,其子孙便以孔为姓氏。防叔出奔鲁国,三代而生孔子。孔子一生恪守周礼,信道甚笃,“守死善道”,重视追忆和祭祀祖先,对祖籍常魂牵神往,栗所属之宋国是殷商文化的发源地,孔子曾在青年时代多次到祖籍栗考察殷礼,到其祖先采邑祖茔祀先省墓,“少居鲁,长居宋”,为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二十岁的孔子在故乡娶妻亓官氏,更是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和眷恋。
自汉以后,中国历史上都尊孔重儒,凡孔子足迹所至或影响所及之处多立祠奉祀。孔子常到祖茔祭祀祖先,于是 “乃名其地曰还乡里”,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其地建祠奉祀,名为还参祠,“春秋祭如文庙之仪”。孔予还乡祠在今夏邑县城北六公里刘店乡王公楼村西。孔子的影响是极大的,他回祖籍寻“根”一直影响着孔氏后人,直到北宋时期仍有孔氏后裔还居祖籍,傍祖茔而居,是为林门户。孔氏祖茔在今孔子还乡祠北3OO米彭林村,据传说,明代时有彭姓从外地迁居夏邑,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彭氏祖先一病不起,卜葬地于夏邑,彭氏族人用牛车拉着祖先的灵柩到墓地下葬,天突降大雪,当牛车走到孔氏祖茔时,拉柩车的牛一下子卧在地上,任凭鞭子抽怎么也不肯起来,彭氏族人只好将其就地下葬,巧合地葬在了孔氏祖先的坟茔之上,故传说彭氏“棺上棺,脚蹬二圣人”,彭氏一门从此发迹,从明至清有多人做官,明清两代出进士十余人,有人说这是彭氏占了孔家的风水,傍了孔圣人的光。至今彭氏林仍被称为“孔林”。
孔子还乡祠是这些民间传说故事的发端肇始之源,还乡祠是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思而立之”,其始建年代,现难详考。据公元1171年的《孔氏先茔记》古碑和明清的《夏邑县志》载,在宋、金时还乡祠就已存在,北宋真宗时仍有孔氏后裔良辅、彦辅还居祖籍夏邑。据《阕里文献考》,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皆做孔子庙”作为旁证,还乡祠至迟应建于唐初。还乡祠原为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仿文庙老制,坐北朝南,两进庭院,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两侧作对称式,整个建筑包括影壁、棂星门、戟门(大成门)和两侧金声、玉振二门,东西两庑、杏坛、大成殿、崇圣殿和官厅,四周环绕高墙,黄瓦红垣,碑碣林立,松柏掩映,古木参天,庙貌巍然。每逢春秋两季,府县官员和儒家师生皆到此祭祀。平时瞻仰“圣迹”的游人络绎不绝,是当地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1993年,夏邑县人民政府决定重修扩建还乡祠。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全国政协委员孙德懋激动地说:“我先祖孔子的祖籍是宋国,我的始祖弗父何被封到栗,就是现在的河南夏邑,”并亲笔为还乡祠题写了“炎黄子孙,圣裔世胄,诗礼传家,翰墨生香”题字碑和还乡祠碑。维修时树立了修复的古碑,用土覆盖保存原大成殿的墙基。接着建起三楹穿堂式三门的大门和红色围墙,占地近三百亩。还乡祠虽然历经磨难,但由此而衍生的故事却在民间千余年的耳口相传中保留下来。这些口头传说故事产生于春秋末期,经历代相传,流传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历史。其传播地域非常广泛,不但流传于河南东部,而且辐射皖北、苏北、鲁西南地区。
张帆,女,河南夏邑县人,1965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是孔子祖籍与孔姓的传说故事的第四代传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夏邑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在“中原大讲堂”、“古城讲坛”、“夏邑文化大讲堂”等以讲座的形式宣传讲述讲述孔子祖籍与孔姓的传说故事,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已经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还有一些历史故事被以口传的形式保留下来,如孔子祖籍与孔姓的传说故事,第一代:张远乐,生于道光27年(1847),卒于民国27年(1938年),在当地是一个德高望众的长者,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常常以讲故事、典故来教育、勉励后代,孔子祖籍与孔姓的传说故事就是他讲述并传承下来的。张德明,第二代传人,生于清光绪27年,(公元1907年),是张远乐的孙子,就是在祖父讲的故事中培养了对民间文学的兴趣,他一生以教书为生,是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无书读”的人,对地方的历史文化也颇有研究,解放前当地识字的文化人很少,在偏僻农村文化闭塞的情况下,很多人常聚集到他家中听他“讲古”,其中孔子祖先的传说故事最受人们的欢迎。第三代传人张今吾,承袭家风,在历史研究、书法方面小有造诣,曾历任夏邑县政协副主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孔子祖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县书法协会主席等职。是“孔子祖籍文化研究”的创始人,为孔子祖籍文化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第四代传承人张帆,从事文化历史研究工作,受父亲的影响,一直致力研究孔子祖籍文化,结合研究成果进一步整理加工,并增添了新的故事内容,在不同的文化讲座、宣传活动中进行讲述。第五代传人,张鹏洲,女,上海师范大学文化传媒专业毕业,目前能够完整的讲述孔子祖籍与孔姓的传说故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孔子,其祖籍的传说及孔姓的起源,除了民间传说本身的学科意义之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价值:一是文学价值。作为民间传说流传时间较长,地域较广,是当地民间艺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孔子祖籍和孔姓传说为题材的曲艺作品较多,同时通过曲艺形式的传播,扩大了孔子祖籍及孔姓起源传说的影响,丰富了传说的内容。二是历史价值。孔子祖籍和孔姓起源的传说所蕴涵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春秋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历史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三是民俗文化价值。孔子祖籍与孔姓的传说,对我们研究民众的心理和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故事的传播,对当地的民间风俗韵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四是人文价值。传说褒扬真、善、美,对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8年9月,孔子祖籍和孔姓传说列入商丘市非物质文化溃产名录。
 
  • 上一篇:二鬼摔跤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