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琴书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0-09 21:38
琴书最初发源于周朝。当时伴奏乐器较多,谓之大曲子,仅限于宫廷演唱。在以后普及流传过程中,伴奏乐器逐渐减少,遂转化为小曲子流传民间,豫东琴书历史渊源与本地的小调曲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夏邑县曲艺志记载:夏邑县琴书一七八零前即己形成,夏邑县琴书依其师承渊源及演唱风格差异而分为南北两个流派 ,南派琴书以罗庄乡何新广为代表,北派以骆集乡任东河为代表。流传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一段时期,河南坠子在豫东民间异军突起,大行其道,很多大鼓、评书艺人开始改唱坠子。在这种情况下,豫东琴书仍然保持大量听众,稳住了市场,并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豫东琴书从达官贵人的庙堂之上逐渐走进民间,成为庙会及农村街头上的曲艺品种。因这种场所的改变,表演形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琴书艺人开始在表演中吸收其它曲艺的特点,加进了一些手势、步法、躯体语言。拉软弓京胡和弹三弦的艺人有时候也配合剧情,时而站立,时而原地转体,时而昂首扬目,时而低头晃脑。其他人还会把手中的乐器当成戏中的兵刃,舞动起来作策马扬鞭状或舞枪弄棒状。这些躯体语言的融合,使豫东琴书的表演效果明显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豫东琴书擅长于叙述长篇故事,抒发感情,吐字清晰,道白简约,唱腔优美圆润,旋律优美婉转,抒情缠绵,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中带说,说中带表演,表演中充满幽默滑稽风趣,把传统琴书艺术和现代琴书艺术所特有的美感有机结合创新。不断创新,博采众长,紧贴生活,歌颂时代,具有很强的现代艺术气息。以师父带徒传教的方式发展,演唱技法日益完美。
豫东琴书艺术特点,琴书艺人的人数不固定,少者1人,多者5-6人。其主要乐器有扬琴、坠胡、筝、软弓京胡、四胡、三弦、简板、碟子等,演唱时以敲击扬琴为主。乐器的位置一般固定,扬琴居中,软弓京胡、二胡在左,曲胡、三弦置右,呈扇面形。演唱方式分单口、双口和群口3种,一般表演者3人以上,分担曲目中的不同角色,把唱、念、做、打(扬琴)、拉、演紧密地融合为一体。因此,琴书艺人要有高超的乐器演奏技能,在琴书场所,听众不仅为听故事之奇,更是为了欣赏琴书那清丽动情的唱腔和悠扬悦耳的音乐。
传统剧目有《罗成算卦》、《海公案》、《大红袍》、《杨家将》、《佘太君征西》、《梅花传》、《杨八姐游春》、《回龙传》、《双锁柜》、《小彭公》等,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好媳妇》《解放上海》、《匪徒落网记》、《烈火金刚》、《江西风云》、《淮海战役》等。
豫东琴书的曲牌较多,素有七十二牌之说,常用的曲牌有八大板、小八板、凤阳歌、梳妆板、鸳鸯扣、五字开门、罗江韵、娃娃调等。唱词也根据其乐器有七字句、十字句、长短句之分。
传统的演唱讲究稳重大方,演唱者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目不斜视,全靠富于变化的唱腔和伴奏配合来完成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艺术本身的发展,豫东琴书的演唱逐渐打破了旧的演唱陈规,如演唱者可根据故事内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面目呈现传神的表情,有时亦可略加手势以助表演,演员之间在演唱中可进行感情交流,还可与观众直接交流感情,于纯朴中显幽默,平易中求韵味,但其演唱风格依然保持了稳重大方的基本特点。
肖召君,男,1953年出生,夏邑县刘店集乡肖庄村人。豫东琴书第四代传承人,师从豫东琴书知名艺人何福功(1915-1992),从艺三十余年,是苏鲁豫皖一带著名的“琴书大王”,肖召君擅长于叙述故事,抒发感情,表演中充满幽默滑稽风趣,于纯朴中显幽默,平易中求韵味。他的唱段被北京长城音像出版社、河南黄河音像出版社、安徽文艺音像出版社制成磁带、光盘向全国大量发行,2001年他的《商汤王堆桑求雨》唱段在中央电视台六频道连续播出。代表作品有:《三杀生身母》、《天劈不孝女》、《老妈妈劝闺女》、《霍杨征西》、《大红袍》、《傻妮子闹婆家》、《罗成算卦》、《杨家将》、《十不全》、《商汤王堆桑求雨》等。
蔡永礼,男,1943年出生,夏邑县罗庄镇何寨村人,豫东琴书第四代传承人。蔡永礼自幼喜爱琴书演唱,师从豫东琴书知名艺人何义功(1925-1995),从艺50年来,唱遍苏鲁豫皖周边地区,曾多次参加省、市、县汇演,现为商丘市曲协会员,被载入商丘市文艺家博略和商丘市曲艺音乐集成,擅演中长篇琴书。他的唱段多次被安徽文艺音像出版社录制成磁带、光盘向全国大量发行。代表曲目有:《龙江花开万里香》、《坚持乡村夺胜利》、《陈三两爬堂》、《空棺记》、《换当家》等。
范巧真,女,1965年出生,夏邑县马头镇人。豫东琴书第五代传承人,由于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八岁独立登台献艺。1985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曲艺班,现为河南省曲艺协会会员,商丘市曲协理事,夏邑县曲协副主席,在苏鲁豫皖一带,颇负盛名,人称“琴书皇后”。 代表作品有:《陈三两爬堂》、《水漫金山》、《对灯》、《偷石榴》、《水湿蓝桥》、《韩湘子讨封》、《司马潜龙走国》、《白玉楼讨饭》等。
豫东琴书继承、发扬了我国最古老最传统的说唱艺术,吸收借鉴了很多流派的琴书特点,自我创新,自成一格。唱遍苏鲁豫皖四省,影响范围广,成为千千万万戏迷观众不可缺少的文化珍品。
2013年4月,豫东琴书列入第三批商丘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上一篇:王氏木雕
  • 下一篇:豫东坠子